資訊詳情
日前,由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科技部、財政部、中國人民銀行、國資委、中國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編制的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(2017年~2020年)》印發。該計劃提出,到2020年,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,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,專用化、系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,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,力爭步入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制造先進國家行列。
海洋工程裝備屬于“中國制造業 2025規劃”重點支持的十個領域之一,目前國內企業在全球的產業競爭力不斷提高。2017年以來,在市場觸底的背景下,海工裝備運營行業整合步伐加快。數據顯示,2017年上半年,在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,全球海工裝備累計成交68億美元,同比大幅增長182%。
此次計劃確定了六個方面17項重點任務。一是深化改革促創新。優化產業創新模式,建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;二是加大力度調結構。加大調整重組力度,推動海工裝備制造企業(集團)實施專業化重組以及內部資源整合;三是多措并舉去“庫存”;四是突破瓶頸補短板。通過自主研發等,大力培育發展核心優勢配套產品;五是強化基礎創品牌。積極推進智能制造,推進海工裝備設計制造的智能化改造;六是全面開放促發展。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,加大國際合資合作力度。
隨著國內外海洋裝備需求的增長,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抓住市場高峰期的戰略機遇,承接了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訂單,實現了快速發展,能力也明顯提升。根據相關預測,我國海洋經濟將保持年均增長8%左右的發展勢頭,到2020年,生產總值占GDP的比重將超過12%,到2030年將超過15%,2030年后我國海洋經濟將進入成熟期。
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以及國內造船行業的去產能等因素影響,2018年海工裝備行業有望走出低谷。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,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振華重工(600320.SH)、中集集團(000039.SZ)、中海油服(601808.SH)以及海油工程(600583.SH)等值得關注。
煙臺華達機電有限公司
煙臺華達機電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煙臺 魯ICP備09076024號-2